查看原文
其他

老师也不知道 | ZINE CHAT 12

make it happen 好多現象
2024-09-07
今天的ZINE是作者花1小时做完的,一本非常简单的DIY-ZINE,内容是她两年前去乡镇初中支教的时候,同学们留给她的“小纸条”。这些“小纸条”被撕下来粘贴在一本产品宣传册上,组合成一本新的ZINE。

第一眼看的时候,可以用“粗糙”来形容这本ZINE,它没有好看的插画、高级的排版、炫酷的装帧,但它极有态度。它让我看到了ZINE最初诞生时的样子,一种快速、简单、低成本的制作方式,即使是业余出版物,甚至称不上是出版物,但制作者已经成为了自己文化意义的创造者。

我们在今天的聊天室里谈到了现实经历的故事,那些小纸条的传递者与我们容易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在经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发生,这引起我们的思考。


3km,一名进入毕业倒计时的学生

weibo@还有三千米

hd=好多现象   X=3km

-

hd:这本从产品宣传册改造而来的ZINE,虽然只是简单的剪贴形式,文字部分却很抢眼,它们引起了一些我的复杂情绪和疑问。可以先听一听你制作这本ZINE的动机是什么吗?


X:我是几天前通过你的微博才知道ZINE这个形式,觉得很有意思就想试试。在寻找ZINE的主题时恰好就看到这个放纸条的小盒子。这些纸条主题性很强,制作起来不需要太多设计,比较简单,而且做成ZINE也方便更好的收纳和翻看,这就是我选择用它们来做ZINE的原因。


ZINE的背景纸来自于这本产品宣传册

hd:你参与的支教工作陪伴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可否从他们的年龄段、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等角度来描述一下


X:这次“支教”有一些特殊,我当时参与了学校的一个关注三农问题的社团,“支教”属于社团举办的活动,称呼为“支教”仅仅是因为这个活动是义务的,并不是条件艰苦或者留守儿童的那种“支教”。支教地点是我所在大学周边的一所乡镇初中,我负责的班级是初一,同学们大概12、3岁,生活条件都不错(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机)。但是整体的教育氛围还是和城市中有差别,比如同学们很少有业余爱好(也可以说“才艺”),男生大多打游戏,女生大多看小说,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学习也多是态度上的重视。


hd:态度上的重视难道不是好事吗?还是说只有口头表达,而没有行动?这是不是也和他们父母的生活、工作状态有关系。


X:当然是好事,“态度上的重视”是说父母“帮不上忙”,只能叮嘱孩子好好学习,行动上的帮助也只能送去补课班,没办法科学分析孩子的成绩、理解孩子的心理等等。这样的情况,首先是父母自身受教育水平有限,其次是经济状况不足以分出很多精力给孩子,并且教育的整体氛围没那么备受重视,仍然觉得孩子学习好,是因为他是“学习的料”。(对于这些现象没有批评的意思,只是会感慨教育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hd:你和孩子们是在什么契机下产生写“小纸条”这个沟通方式的?


X:采用“小纸条”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我想征集同学们想听的内容。我们去学校上课并不负责具体科目,是学校领导想让我们和学生多交流,所以讲课内容需要我们自己决定。后来选择给同学们讲历史,也是很多人在小纸条上提出来想听王者荣耀中的英雄故事;第二是我们社团举办了一次活动叫“红叶书信”,收集孩子们的问题交给大学中的同学解决。这个活动的想法来源就是我们自己小时候有很多问题并不知道该去问谁,也不好意思或者不敢和老师、父母讲,那时候就觉得要是有哥哥姐姐就好了。


←滑动→ 查看“小纸条”

hd:可以和大家分享你收到的“小纸条”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内容吗?


X:其实每一张纸条都让我印象很深刻,可以简单分成两类。第一种是天马行空的,比如问我百慕大三角到底是怎么回事、外星人打进来了我们该逃去哪等等;第二种是细碎的烦恼,有一个女生问我她的脚很大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和父母聊天,怎么和朋友相处等等,看到这些烦恼,我会觉得很可爱,倒不会觉得这些问题幼稚,毕竟我和他们一样大的时候,这些问题也是天大的问题。


hd:孩子们提的问题,你全部会回答吗?有没有遇到一些让你不知所措的问题?


X:所有的问题我都回答了,还把答案都分类整理好,一起交给孩子们了。至于不知所措的问题有很多啊,比如我的确不知道百慕大三角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我给他们提的关于父母的建议是否合适,再比如我和你说的关于家暴的问题,这些都让我觉得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就多问问其他人的意见,多提供一些想法,让同学们自己选择。


hd:我在你的保留文档(一些回答)中看到你回答孩子们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书籍/电影推荐、学习方法、与父母关系的相处,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也是他们提问最多的内容,尤其是“与父母关系的相处”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可能在人生阅历很丰富的情况下,也未必能解答好这个问题,那你是如何来回答这些问题的?时隔多年,再看自己当时的回答,你还持有一样的观点吗?


X:你说的问题我回答的时候其实没想这么多,刚刚反思了一下,其实我当时回答的心态仅仅是“分享”,也不担心说错。因为这些同学们年纪也不是很小,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而且他们和我的关系不算亲密,不会完全信任我的答案,所以我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参考啦。当然,如果现在再让我回答这些问题,我会做更多的功课,不仅仅是分享我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会怎么做,而是更多的代入他们的视角和心智去思考问题,给出解决办法。


hd:仔细看ZINE里面出现的问题,有些“稚嫩”,也有些“残酷”,对于“残酷”的那一面(比如知识面短缺、家暴问题等),你在接触了这些事情以后,这段经历是否也会对你产生一些影响?或者说在某些想法上是否有些改观。


X:我本身是一个对他人生活非常好奇的人,这些同学们的生活是我从来没经历过的,所以首先这段体验很新鲜。其次在我的想法上,从现在来看我觉得我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幸运,努力和幸运是两套评价体系。“幸运的人是有责任的”,这是我现在的想法。


hd:这一点我也和你感同身受,特别是在经历了这次疫情之后。希望幸运的自己可以承担起一些“责任”,但这不是义务,只是觉得这样做,自己也会很开心。


X:对的,不会觉得这是我的义务,如果能帮助到别人,本来就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



hd:你和这些曾经接触过的孩子们还有联系吗?在你结束支教工作后,有没有发生后续的故事?


X:没有再当面联系啦,但我有一些同学的QQ,偶尔看看他们的QQ空间会感觉很奇妙,而且知道了现在年轻人的新玩法,知道什么是“扩列”吗?我知道哈哈哈(而且我想在毕业前再见见其中的几个小姑娘)


hd:“扩列”?是什么意思?

X:就是放上自己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吸引陌生人加好友。(QQ现在还特意推出了这个功能哈哈)

hd:奇怪的知识增长了!



来自 百度百科


hd:你的ZINE的封面很有趣,“老师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你当时真实的回复吗?

X:哈哈哈这不是,这是我去年学了一年雅思还没考过的真情实感:)

hd:哈哈哈哈哈哈,太能理解了,我曾经也做过“烤鸭”,是一段再也不想重复的经历。



hd:你之前说没想到这些东西(纸条和回答)还会有被看到的一天,我也非常感谢你愿意把这些故事再次拿出来分享,如果你还有机会见到那些孩子们,现在的你会想对他们说什么吗?


X:如果我再见到他们,我可能不会像几年前一味的向他们灌输学习有多重要、好好学习等等。我可能会多听他们的故事,还有和他们说“好的人生不只有一种模样,健康平安,享受生活就好”


后记📝
我在采访3km之前,和她聊了很多,其实印象最深的是她和我说曾经有个孩子一直被家人打,不管这个孩子做什么,后来他就写了小纸条求助老师,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表现,他有勇气说出来,去争取改变。然后3km在寻求身边朋友、老师、家人的意见后,综合了大家的想法,给这个小朋友回了纸条,提供了一些客观的建议,同时也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支教学校的老师,最后的结果是家长不再打孩子了,沟通起到了效果。
我认为她这件事做得非常棒,那个小孩也很棒,从年龄阅历来看,他们其实都算是小孩,但3km可以这样冷静理性的处理这件事,真的让我很钦佩。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故事里的所有角色,都愿意毫不吝啬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在那之后,才能促成这件事情的进展和改变。再次谢谢3km用ZINE来分享这个故事。

📖
☻ ZINE CHAT ☻

ZINE投稿:greenieye@qq.com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好多現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